常用排序算法

重点:

  • 有序区
  • 无序区

冒泡排序(BUB)

列表每两个相邻的数, 如果前边的比后边的大, 那么交换这两个数

冒泡排序算法的流程如下:

  1. 比较相邻的元素。如果第一个比第二个大,就交换他们两个。
  2. 对每一对相邻元素作同样的工作,从开始第一对到结尾的最后一对。在这一点,最后的元素应该会是最大的数。
  3. 针对所有的元素重复以上的步骤,除了最后一个。
  4. 持续每次对越来越少的元素重复上面的步骤,直到没有任何一对数字需要比较。

冒泡排序

关键点: 趟, 无序区

code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# O(n²) 时间复杂度
def bubble_sort(li):
if len(li) <= 1:
return li
for i in range(len(li)-1): # i 是趟
for j in range(len(li)-i - 1): # j 是指针
if li[j] > li[j+1]:
li[j], li[j+1] = li[j+1] , li[j]
return li
li = list(range(10000))
import random as rd
rd.shuffle(li) # 打乱顺序
print(li)
print(bubble_sort(li))

优化版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def bubble_sort(li):
if len(li) <= 1:
return li
for i in range(len(li) - 1): # i 是趟
exchange = Flase
for j in range(len(li) - i - 1): # j 是指针
if li[j] > li[j + 1]:
li[j], li[j + 1] = li[j + 1], li[j]
exchange = True
if not exchange:
break
return li
空间时间复杂度 O(1)
最坏时间复杂度 O(n²)
最优时间复杂度 O(n)
平均时间复杂度 O(n²)

选择排序(SEL)

每一次从待排序的数据元素中选出最小(或最大)的一个元素,存放在序列的起始位置,直到全部待排序的数据元素排完。
选择排序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def select_sort(li):
for i in range(len(li) - 1): # i 是趟
min_doc = i
# 找i位置到最后位置范围内最小的数
for j in range(i, len(li)): # i可以换成i+1,省去和自己比
if li[j] < li[min_doc]:
min_doc = j
# 和无序区第一个数作交换
# 可以加上 i==min_loc 的判断,省去和自己换
if min_doc != i:
li[min_doc], li[i] = li[i], li[min_doc]
'''
i, j, min_doc 都是下标
'''
return li
空间时间复杂度 O(1)
最坏时间复杂度 O(n²)
最优时间复杂度 O(n²)
平均时间复杂度 O(n²)

插入排序(INS)

插入排序每次取出数组后半部分的第一个元素,在排好序的前半部分中,为其找到最合适的位置并进行插入(扑克牌)
插入排序

  • 列表被分为有序区和无序区两个部分。最初有序区只有一个元素。
  • 每次从无序区选择一个元素,插入到有序区的位置,直到无序区变空。

插入排序算法的流程如下:

  1. 从第一个元素开始,该元素可以认为已经被排序
  2. 取出下一个元素,在已经排序的元素序列中从后向前扫描
  3. 如果该元素(已排序)大于新元素,将该元素移到下一位置
  4. 重复步骤 3,直到找到已排序的元素小于或者等于新元素的位置
  5. 将新元素插入到该位置后
  6. 重复步骤 2~5

关键点:

  • 摸到的牌
  • 手里的牌 (有序)

code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def insert_sort(li):
if len(li) == 1:
return li
for i in range(1, len(li)): # i代表每次摸到的牌的下标
tmp = li[i]
j = i - 1 # j代表手里最后一张牌的下标
while j >= 0 and tmp < li[j]: # 摸到的牌比手牌最后的牌小
li[j + 1] = li[j] # 把最大的手牌往后挪动
j -= 1
li[j + 1] = tmp # 摸到的牌比手牌最后的牌大
return li
空间时间复杂度 O(1)
最坏时间复杂度 O(n²)
最优时间复杂度 O(n²)
平均时间复杂度 O(n²)

快速排序(QUI)

博主看动图不是很理解, 建议看 这里
快速排序
快速排序

快速排序算法的流程如下:

  • 取一个元素p(第一个元素),使元素p归位;
  • 列表被p分成两部分,左边都比p小,右边都比p大;
  • 递归完成排序。

关键点:

  • 整理(让元素归位)
  • 递归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def partition(data, left, right):
'''
partition:归位函数
右手左手一个慢动作
右手左手慢动作重播
'''
tmp = data[left] # 取基准数
while left < right:
# 如果需要降序排序的话, 就把 data[right] >= tmp 中的小于等于改为大于等于
while left < right and data[right] >= tmp:
right -= 1 # 左移
if left < right: # 如果上面的循环是因为找到了 right 小于 tmp 的数而跳出循环
data[left] = data[right] # 把小于 tmp 的这个元素放到 tmp 的位置上
# 如果需要降序排序的话, 就把 data[right] >= tmp 中的大于等于改为小于等于
while left < right and data[left] <= tmp:
left += 1 # 右移
data[right] = data[left] # 把大于 tmp 的这个元素放到 tmp 的位置上
data[left] = tmp # 那个 mid 回来
return left

def _quick_sort(data, left, right):
if left < right:
mid = partition(data, left, right)
_quick_sort(data, left, mid - 1)
_quick_sort(data, mid + 1, right)

@cal_time
def quick_sort(data):
return _quick_sort(data,0,len(data)-1)

优化版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# 来自知乎 @风满楼
def quick_sort(lists, left, right):
if left > right:
return lists
low, high = left, right
key = lists[left] # key即是基准数
while left < right:
while left < right and lists[right] >= key:
right -= 1 # 左移
lists[left] = lists[right]
while left < right and lists[left] <= key:
left += 1 # 右移
lists[right] = lists[left]
lists[right] = key
quick_sort(lists, low, left - 1)
quick_sort(lists, right + 1, high)
return lists

quick(data,0,len(data)-1)
1
2
3
4
5
6
7
8
9
# 快排精简版
def quick(data):
if data == []:
return []
else:
pivot = data[0]
lesser = [x for x in data[1:] if x <= pivot]
greater = [x for x in data[1:] if x > pivot]
return quick(lesser) + [pivot] + quick(greater)

问题

某些极端的情况下复杂度非常高, 如:

1
9 8 7 6 5 4 3 2 1

出现的概率不多, 属于极端情况, 解决方法: 选基准的时候随机选一个数与第一个数交换。

空间时间复杂度 根据实现的方式不同而不同
最坏时间复杂度 O(n²)
最优时间复杂度 O(nlogn)
平均时间复杂度 O(nlogn)

PS: 看到一个最狠的快排

1
2
# https://github.com/qiwsir/algorithm/blob/master/quick_sort.md
qs = lambda xs : ( (len(xs) <= 1 and [xs]) or [ qs( [x for x in xs[1:] if x < xs[0]] ) + [xs[0]] + qs( [x for x in xs[1:] if x >= xs[0]] ) ] )[0]

参考资料

堆排序(HEAP)

堆排序用的是的结构
树(数据结构)

  • 大根堆:一棵完全二叉树,满足任一节点都比其孩子节点大
  • 小根堆:一棵完全二叉树,满足任一节点都比其孩子节点小

大小根堆

假设:节点的左右子树都是堆,但自身不是堆

当根节点的左右子树都是堆时,可以通过一次向下的调整来将其变换成一个堆。

调整

堆排序过程:

  1. 建立堆
  2. 得到堆顶元素,为最大元素
  3. 去掉堆顶,将堆最后一个元素放到堆顶,此时可通过一次调整重新使堆有序。
  4. 堆顶元素为第二大元素。
  5. 重复步骤3,直到堆变空。
  • 构建堆

先从最小的子树开始看, 最后一步看整个的堆; 从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为根的子树开始做调整
构建堆

  • 挨个出数

挨个出数

code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def sift(data, low, high):
"""
调整函数
data: 列表
low:待调整的子树的根位置
high:待调整的子树的最后一个节点的位置
"""
i = low
j = 2 * i + 1
tmp = data[i]
# i指向空位置
while j<=high: #领导已经撸到底了
if j != high and data[j] < data[j+1]:
j += 1
#j指向数值大的孩子
if tmp < data[j]: #如果小领导比撸下来的大领导能力值大
data[i] = data[j]
i = j
j = 2*i+1
else:
break #撸下来的领导比候选的领导能力值大
data[i] = tmp

def heap_sort(data):
n = len(data)
# 建堆 从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所以是 -1(2) 列表倒序
# n//2-1 找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
# -1(1) 顾前不顾后
for i in range(n//2-1, -1, -1):
sift(data, i, n - 1) # 这里的 n-1 是把所有子树的 high 都设置成整个堆的 high
# 挨个出数
for high in range(n - 1, -1, -1):
data[0], data[high] = data[high], data[0]
sift(data, 0, high - 1)
空间时间复杂度 O(n),O(1)
最坏时间复杂度 O(nlogn)
最优时间复杂度 O(nlogn)
平均时间复杂度 O(nlogn)

引用

归并排序(MER)

归并排序
归并排序
归并排序思路:

  1. 分解:将列表越分越小,直至分成一个元素。
  2. 一个元素是有序的。
  3. 合并:将两个有序列表归并,列表越来越大。

归并排序流程

  1. 递归地将数组划分为两部分
  2. 直到两个子数组元素都为1时,返回并将两个数组进行排序融合
  3. 逐步返回,并递归融合,最终使得数组有序

code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def merge(data, low, mid, high):
'''一次归并'''
i = low
j = mid + 1
ltmp = [] # 临时列表
while i <= mid and j <= high:
if data[i] <= data[j]:
ltmp.append((data[i]))
i += 1
else: # data[i] > data[j]
ltmp.append(data[j])
j += 1
while i <= mid:
ltmp.append(data[i])
i += 1
while j <= high:
ltmp.append(data[j])
j += 1
data[low:high + 1] = ltmp


def mergesort(data, low, high):
'''归并排序'''
if low < high:
mid = (low + high) // 2 # 获取中间位置
mergesort(data, low, mid) # 分解左半部分
mergesort(data, mid + 1, high) # 分解右半部分
merge(data, low, mid, high) # 归并
return data

加深理解

1
2
3
4
5
6
7
8
def func(x):
if x > 1:
y = x // 2
func(y)
func(y)
print(y)
func(20)
# 看最后的输出 画图

或者结合递归

递归输出

空间时间复杂度 O(n)
最坏时间复杂度 O(nlogn)
最优时间复杂度 O(n)
平均时间复杂度 O(nlogn)
  • 快速排序、堆排序、归并排序 - 小结

三种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都是O(nlogn)

  • 运行时间:

快速排序 < 归并排序 < 堆排序

三种排序算法的缺点:

快速排序 极端情况下排序效率低
归并排序 需要额外的内存开销
堆排序 在快的排序算法中相对较慢

计数排序(COU)

计数排序

题: 现在有一个列表,列表中的数范围都在 0 到 100 之间,列表长度大约为 100 万。设计算法在 O(n) 时间复杂度内将列表进行排序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def count_sort(data, maxnum = 100):
'''计数排序 O(n)'''
count = [0 for i in range(maxnum+1)]
result = []
for i in data:
count[i] += 1
for num,count in enumerate(count):
for i in range(count):
result.append(num)
# 或
def count_sort(data, max_num):
count = [0 for i in range(max_num + 1)]
for num in data:
count[num] += 1
i = 0
for num, m in enumerate(count):
for j in range(m):
data[i] = num
i += 1

因为要开额外的内存空间,所以使用并不多。计数排序限定元素不会太大的时候,如:年龄可以使用计数排序

希尔排序(SHE)

希尔排序是一种分组插入排序算法。O(1.3n)

希尔排序

  1. 以数组元素长度的一半做为初始步长gap,将数组划分为gap个子数组
  2. 循环切换遍历子数组,在子数组内分别进行插入排序
  3. 将gap更新为gap/2,重复上述步骤1,2,直到gap为1

步长为4的shell sort示例

希尔排序思路:

  1. 先取一个正整数 d1(d1 < n),把全部记录分成 d1 个组,所有距离为 d1 的倍数的记录看成一组,然后在各组内进行插入排序
  2. 然后取 d2(d2 < d1)
  3. 重复上述分组和排序操作;直到取 di = 1(i >= 1) 位置,即所有记录成为一个组,最后对这个组进行插入排序。一般选 d1 约为 n/2,d2 为 d1 /2, d3 为 d2/2 ,…, di = 1。

希尔排序每趟并不使某些元素有序,而是使整体数据越来越接近有序;最后一趟排序使得所有数据有序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# 修改插入排序
def insert_sort_gap(data, gap):
for i in range(gap, len(data)):
tmp = data[i]
j = i - gap
while j >= 0 and tmp < data[j]:
data[j + gap] = data[j]
j = j - gap
data[j + gap] = tmp

def shell_sort(data):
'''希尔排序'''
d = len(data) // 2
while d > 0:
insert_sort_gap(data,d)
d = d // 2
return data

优化版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def shell_sort(data):
n = len(data)
gap = len(data) // 2
while gap > 0:
for i in range(gap, n):
tmp = data[i]
j = i - gap
while j >= 0 and tmp < data[j]:
data[j + gap] = data[j]
j -= gap
data[j + gap] = tmp
gap = gap // 2
return data

后记

排序算法指标

排序算法指标

排序的稳定性

排序关键字相同的情况下,对象的相对位置不变

计时装饰器

1
2
3
4
5
6
7
8
def cal_time(func):
def wrapper(*args, **kwargs):
t1 = time.time()
x = func(*args, **kwargs)
t2 = time.time()
print("%s running time %s secs." % (func.__name__, t2 - t1))
return x
return wrapper

参考资料